为了二胎,她险些丢了半条命!医生:丈夫也有责任

2022年10月21日 20:00 7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男性的年龄也深深影响着母胎健康

阿琳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工作中,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恋爱五年后喜结为连理。婚后第二年阿琳夫妇便迎来第一个孩子,怀孕期间也很顺利。阿琳很喜欢小孩子,在大宝三岁时,本打算生二胎,但考虑到开销甚大,便搁置了这个想法。阿琳夫妻俩吃苦耐劳,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终于在近40岁的时候,生活上迎来转机,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已经不愁吃穿。

生活水平的改善,让阿琳再度萌生生育二胎的想法。因为是高龄生育,阿琳不敢有半点闪失,便辞去工作安心在家备孕。

但天不遂人愿,备孕一年余,医院跑了不下几十次,阿琳就是怀不上。一方面阿琳的卵巢功能下降,另一方面,阿琳丈夫的精子质量更堪忧,精液的DNA碎片率高达40%。最终,夫妻俩在三次试管后才怀上二胎。 

但孕期的种种身体反应和接连的产检“磨难”,阿琳一个也没逃过,先后经历了孕酮低、先兆性流产、缺铁性贫血、胎儿可能畸形…… 

生产时更是遇到大出血,好在经过医生的不懈努力,阿琳终于捡回一条命。 

医学上建议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是23-30岁,超过30岁后,母子健康都可能有潜在风险。无论是母亲自身的孕产并发症,还是胎儿异常或不良情况的概率都相对增高。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男性的年龄也深深影响着母胎健康,并不是民间所谓的“老当益壮”,怀得上、长得好、保得住,关关都是考验。

男性年龄和母胎健康关系密切

男性精液质量的最高峰出现在30-35岁的年龄段,此时男性精力充沛,身体健壮,精液质量最优,非常有利于后代的发育。

此后伴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精液质量也逐渐下降,且容易患染色体疾病,精子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不利于子代发育,胎儿智力发育、体质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源于男性的染色体疾病也有增加。

40岁之后的男性生育能力会受到明显影响,睾丸功能会出现显著降低,影响到精液质量和精子数量,精液DNA碎片率明显增高,受孕成功率下降,女方胎停及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直线上升。

所以,男女随着年龄增大,生殖细胞里的突变可能性都会相应增加。

精子会“少弱病残”,除了年龄、先天或后天疾病,生活中一些人为因素正在给精子造成危机,尤其对于高龄备孕的男性,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丈夫的好习惯,是好“孕”气的一半

建议穿宽松、透气的内裤和裤子。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风的内裤、牛仔裤,会导致阴囊温度过高,精子健康也会受到牵连。

多吃鱼类、坚果、新鲜果蔬、全谷类食物等,同时避免高脂肪及高糖食物。

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锌、硒等,坚果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均利于精子细胞成长。

锌是合成雄激素必备的营养素。补锌食物首推贝类,如牡蛎、蛤、蚝、蚌等。

避免接触铅、汞、苯、镍、氨、放射线、同位素、电磁波等有害物质。

此外,还要避免长期接触农药、化肥、洗涤剂、油漆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不含环境激素的日用品。

建议每周运动3次,推荐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

但锻炼也要注意强度适中,剧烈的马拉松、长距离骑车,会让睾丸温度升高,威胁睾丸外囊血管健康。

要保证精子质量,必须戒烟戒酒,还要躲开二手烟的侵袭。如果需要备孕,短期戒烟戒酒效果不明显,至少要提前3个月。

保持充足睡眠,睡前冲热水澡或泡脚等都能促进睡眠;合理发泄情绪,运动、听音乐等都是不良情绪的“出口”。

医学上的风险系数,从来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对生育来讲,25岁或者35岁并不意味着一扇大门的打开和关闭。

可以这样理解,适龄生育意味着低风险,但并不是百分百没有风险;高龄或低龄意味着风险有一定提升,但这个提升不是台阶一样节节攀升,而是平缓连续的一些变化。但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提倡科学备孕,尤其是高龄夫妇备孕前最好先咨询医生,尽量规避可能的风险。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