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2年09月02日 08:36 5 5
评论
  • 游客1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 游客2

      1、大学生心理问题客观方面

      与国中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後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就开始慢慢呈现。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後,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

      2、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著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著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裏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後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从而心理问题开始出现问题。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後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心理问题就开始产生了,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心理问题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後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 游客3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 游客4

    在刚入校的新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
    从被动“灌输”式学习方法到主动“开放式”学习方法,不少新生到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由此也衍生出了学习心理障碍。在北京某大学读书的小张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父母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读大学以后她慌了神,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中的一员。这是不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典型例子。如何快速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对于新生来说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和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非常不利。因此,大学新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上的一次胜利而已,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在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该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自己学习方式的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学习。
    3、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社交心理障碍
    某医科大学学生小王来自农村,缺乏体育、音乐才能。见别人去踢足球、跳舞颇羡慕,他又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最终跳楼身亡。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班上或学校社团的活动,多交一些知心朋友,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的另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某大学男生小赵中学时成绩优秀,进大学后很快奉行“六十分万岁”,他直言:“大学没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实,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解决这种心理问题,首先就要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 游客5

    社交恐惧症 抑郁症 强迫症 基本上就这三个了 悲催的我三个都有。。 支持一下我吧 可以追问 额 他们都是复制的。。。。。